body is not body

身份的尷尬

困惑的不只一個人,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病因之所在。

城市與農村之間有分別麼?還是沒有分別? 如果有,為什麼是天壤之別?!

熊先生寫作的《鄉村記事》系列,我以前在讀南都報紙的時候,看過多期的(多是在週日的閱讀周刊上刊載),甚至還把它們剪下來存放在文件夾裡面。這次又能在思想國評論(今:21pinglun.com)裡拜讀了最近的更新——《熟悉的陌生人》,對他的感慨頗有良深。

現今的“三農問題”其實很少有人願意寫的,沒有自己去親身體驗也是寫不出什麼。能夠在他的作品裡看到農村人的辛酸苦辣,作為一位農村出身的人來講,有深刻的體味。雖然從開放後,不少人洗腳進城,但無論如何,身份上的尷尬依然像陰雲一樣,揮之不去的。

不過,之前也有不少新聞裡提到,金融危機那陣很多在外打工的人紛紛返鄉的事實。根本原因是什麼?怎樣去擺脫現今許多人普遍存在的不安心理?我依然不得而知。

引用文中最尾一段話來結束吧!

安分守己的农民如何面对陌生人社会?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们的最大苦恼恰恰是,一方面,进城后他们丢掉了熟人社会中温馨的身份;另一方面,新社会又没有提供足够值得信赖的契约以保障他们的安全。而这一切,也是许多农民告别曾经苦苦谋生的城市,愿意重返乡镇的重要原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