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經濟學
金融危機那陣,還看過幾本有關經濟學的書,但是總離不開那些定理和嘗識的,和以前課堂上的一些外貿理論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基礎沒有什么分別。不過這些書的價格和當時用的教材卻是天壤之別。現在讓我再去讀它們,卻再也沒有興趣了。
大蒜又漲了,貴過了豬肉。一聽到物價上漲,不禁想起與人民幣升值有關的段子。但我等屁民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反而成下降趨勢,這是為什么?
段子1: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商人曾去阿拉伯世界找寻商机,结果他发现那里没有大蒜,于是他回到国内专门带了一袋大蒜到阿拉伯帝国送给那里的皇帝。皇帝品尝了从东方带来的大蒜觉得非常美味。于是便对这个商人说:你带来了如此美妙而珍贵的宝物,我只有用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同你交换。于是便把商人带大蒜的袋子装满了黄金。商人回国后便向他的同行吹嘘。其中一个人颇受到启发。于是也到阿拉伯帝国考察了一番,发现那里没有大葱。于是如法带了一袋大葱去见阿拉伯皇帝。皇帝品尝了东方的大葱后,非常高兴,对商人说:你带来了我们所从未见过的宝贝。我们理应用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同你交换。上次,一个可敬的中国朋友带来了一袋大蒜,那时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黄金。而现在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大蒜。于是,商人的同行便用一袋大葱换了一袋大蒜回国了。
段子2:
2010年,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白玩了中国人一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另一美国人也到中国旅游,也拿10万美元换了68万RMB,花50万买了套房子,吃喝玩乐花了18万,想回去了,房子不能带走只好卖了,净得100万,兑换了20万美元,白玩了中国人一回不说,还倒挣了中国人10万美元,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中国政府和统计局也很高兴,因为GDP增长了。
段子3:
2010年,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他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了,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来时10万美元,回去还是10万美元,白玩了中国人一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010年,一个中国人到美国旅游,他用68万人民币兑换10万美元。在美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2万美元。2011年,他要回中国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了,这位中国人用剩下的8万美元兑换到40万元。出去时68万人民币,回中国剩下40万元,少掉28万人民币,实际才花费14万元,汇率损失14万元,被美国人玩了一回,骂骂咧咧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