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to use ubuntu

Sat, 13 Mar

愛Ubuntu,用Ubuntu

這短文又是在斷續續的打(字)+拼(湊)中而成的,費了不少工夫,只是為了記錄一段感受,權當是給以后留點回憶的東西,不要留下所謂的空白吧!

一.為自由而戰

當大家在為《Avatar》和《拆彈部隊》的名次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我還在繼續重溫《勇敢的心》。這部梅爾.吉布森的經典,我每年都會在不同的時間翻出來看,就是喜歡他拿著劍高喊“Freedom“的鏡頭,一切是“為自由而戰”。

我總是這樣,對新鮮事物總是不去盲從。《拆》雖然在年前買了一張碟來看了2遍,但還是對它的情節把握不透,只是對主角在處理賣盜版DVD小男孩尸體的深情或姿態有一點印象而已,至于音響效果也只有爆炸那一段有點記憶罷了。

不過,今天我聊的不是《勇》片,而是一些接觸Ubuntu的簡短過程,從懵懂狀態到粗略的把握,我還是對自己駕馭這個系統充滿了信心的。因為,就算是用舊機我也是大部分使用開源和自由的軟件,這就是買新本本蓄謀已經的初衷,讓自己脫離Windows,投入到Unix/Linux的懷抱吧!

二.零距離接觸Ubuntu 9.10

上周,我還為選用Red Flag還是Ubuntu而傷腦筋呢,心想:如果這次Ubuntu沒有搞定,那也要把國內的幾個類Ubuntu改裝版試用一遍才算作罷。前期的幾個很流行的Linux版本包括:雨林木風+深度+新氧等,而且口碑也都不錯,值得一試:

1)雨林木風:ylmf.org 2)深度:deepin.org 3)開拓者:cdbeta.com 4)新氧:xylinux.com ,(今天發現網站已經打不開了,不過從快照里面才曉得團隊已經在1月28日左右停止開發了,不再更新,我真沒有想到會是如此結果。)

首先,在舊臺式機用Orbit從網易的Mirrors上下載了(for i386)桌面版的.ISO文件(Karmic)到USB盤,然后在新本本HP511上利用Red Flag中的K3B刻錄軟件把.ISO文件燒成Ubuntu 9.10的安裝盤,光下載大致用了1小時的時間了,刻盤就不是很順利,從Friend那里拿來的一張CD-R是壞的,所以換碟浪費了不少時間。

在安裝前,從網上COPY了一些資料到USB盤,邊看遍琢磨自己接下來的步驟,還拿出了Ubuntu 6.06LTS的手冊進行溫習,在裝9.10前已經先試用了6.06,所以對于分區等步驟還是了解到一些。這里要多謝Ubuntu.org.cn社區的那些有益的帖子和一些未知名的blogger在自己blog上分享出來的經驗和知識點。當然,也離不開Google大神啊,這時候在沒有人幫助自己的情景下,只有TA才是自己入門的指南針和向導。

對于新機的安裝系統和分區其實很容易,大概花了半小時不到的時間。把本本內的Red Flag格掉了,看到Ubuntu 9.10的開機畫面,心頭就有一陣狂喜。6.06下的聲卡驅動安裝要編譯的確很麻煩,而9.10下已經有了ALSA聲卡程序,所以這點省心不少。而ATI Mobility Radeon HD4330的顯卡驅動可以去AMD官網下載.run文檔,運行即可安裝OK啦!

然后,就是聯網的問題啦!這個步驟讓我傷腦經,折騰了3~4小時。好多人都問同樣的問題:為什么9.10版下鏈接ADSL不行?用菜單項下的程序行不通,只有借助終端命令pppoeconf來解決,在DSL選項里填上相關IP和DNS后不久就可以聯網了。

上網后的動作就是更新源軟件列表。這個可以通過“新立得”來添加,也可以用終端(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來解決,可以把PPA.Launchpad.Net/網易/搜狐/臺灣/日本/北京交通大學等幾個源加入進去,這些源網上有自己可以去搜的。安裝其他軟件基本上可以通過找RPM包或者解壓縮.gz檔案或者APT包管理工具等途徑。

接下來,就是把Ubuntu-Tweak也下載下來安裝在系統里,像我這種對Ubuntu終端命令還不很熟悉的初學者來說,TA對設置Ubuntu的好處真是一句話難以說完:比如支持MP3播放的解碼程序和Wine模擬器都在里面,選擇SETUP即可,也不用自己去尋找壓縮/解壓縮的文檔,的確很方便。想看網絡電視可以借助Tweak安裝Sopcast省去了自己編譯文檔之煩;因為rhythmbox不能播放MP3,想聽MP3可以下載gstreamer套件和安裝SMplayer或Audacious等,還有VLC也可以拿下來,收聽FM887電臺的MMS協議流媒體也能搞定;有了Wine想安裝Puff也行;想聊QQ可以在Tweak里選擇Eva,等等,所以“用了大家都說好!“

瀏覽器方面,已經自帶有Firefox 3.5,不過為了繞過天朝GFW還得下載AutoProxy,關于它的用處可以自己G一下相關教程。前面已經有了Puff,將VPN默認設置Puff就可以瀏覽Twitter和FriendFeed這些網站了。網上還有不少Blogger分享了在Ubuntu 9.10下通過Tor+AutoProxy進行“翻墻”的教程,真是繽紛異彩啊!

IM客戶端,我還是用系統自帶的Empathy,支持Gtalk且運行穩定就行;也安裝了QQ For Ubuntu版本,這個主要是對付急用,因為絕大部分的學友們還在QQ群上,沒有辦法啊!

再接下來就是中文輸入法的問題。iBus可以從Tweak上安裝最新版,選擇默認的漢語拼音可以實現搜狗那樣的打字效果(被譽為“Ubuntu下的搜狗拼音”)。之前用了Red Flag桌面版KDE環境中的SCIM雖然不錯,但總覺得不可以(整句)連拼而影響了打字速度。其實還有小企鵝輸入法FCITX(很全的,有粵語.倉吉等,繁體)和FITX(基于scim和scim-python上的輸入法),以及iBus-Sunpinyin值得一試的,實在不行就選擇與Firefox結合的搜狗云輸入法啦!

打得有些累了啊!也許還有很多未賞識的地方,所以暫時就記錄這些吧。

休息一下!

PS1:

有意思的是,在用Ubuntu的過程中還不曾出現像Windows下的藍屏現象,“死機”應該出現的機率為零吧?!最大的樂趣是仿佛讓我回到了Novell 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運行CLI的97年代,一晃過去了那么久,現在似乎又開始找到了某些Feel,這是輪回么?

PS2:最后記一下本本的幾個參數:

P/NO.:VX579PA#AB2 S/NO.:CNU94239KG 系統BIOS:HP 68PVD VER F.08 聲卡:HDA CODEC: IDT 92HD75B2X 網卡:Mavell (MAC:A9:05:91:BE:6B) 無線網卡:Intel Pro/Wireless 5100 AGN(Shilo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