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何處安放
4/7/09
挺過了“貴國的愚人節”,又迎來清明時日。
清明節,有人休息了3天,有人1天都沒有休,還好我停了2天的工作。經濟條件不好,賣鵝蛋的婆婆說:美國人都要飯去了!可見我們的政策宣傳是那麼的到位啊,令我們這些身在金融風暴中的人算是真的見識了偉光正的面目,好在我已經不看CCAV很久了,我真的是這麼地糊塗不明白嗎?
可是最近的天氣不理想啊,沒有地方呆,就連個“夾心層”也不如。幸運的是我還沒有讓意識自動地被“發黴”,該睡覺的時候要睡,該看書的時候就看,也沒有成為“精神病人”。
4.4號那天看報,5.12《祭.念》的專版,讓這個清明節多了幾許感傷,“面朝死亡,贊美生命”,可是,幾萬逝者有沒有得到尊重呢?
後來又在人物周刊讀到記者與艾未未的對話,有關地震遇難學生人數的報道,可喜的是仍有那麼多有良心責任的人在為統計工作而默默地努力著,為什麼會這樣做?艾未未說:“我只是不願意再被嘲笑”。嘆之!作為生者還是應該為逝者做點對得起的事情好!可是,讓人不開心的是大堂之上居然存在“統計遇難學生數量難於搞地震旅遊”的托詞!恨之!!
如果,上面的總是如此冠冕堂皇地糊弄這8億人,那遲早有一天會導致沉默的活火山的爆發。
每次看新聞,總是被弄得非常不高興,何解?
等等,這些只有電影裏面的情節為何屢屢在現實法制社會中上演?無論正義公平與否,我們所謂的“免於恐懼的自由”又可以安放在何處?
其他觀點和思索:
1)洪巧俊:觀察一個政府的執政能力只需看它的網站
2)十年砍柴:秋瑾著和服依然愛中華
3)阮一峰:一封來自上海夾心層的信
4)閭丘露薇:誰在誤讀?(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