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的某些幸福事兒
12/6/08
嚴寒來臨!這座城市上空的溫度一直在減銳,還是希望童子們練就幾套“自保術”!也許日子慢慢會好起來的。
燃油稅即將開征,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啊,消費者在稅老爺面前,只能是“沉默的大多數”。
短信收費有望0.1元,工信部叫停短信內外網差別定價,可使6億用戶受益。看到這個利好,你開心了嗎?!
“終於讓老百姓吃了個糖豆,還不時的問你甜不甜!”,“最好把漫遊費也取消了!”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俺心裏怎麼覺得這1毛錢,也都是暴利啊!雖然2個人和1個跨國公司之間的戰爭依然未能定論輸贏,但只要大家在壟斷者面前堅決拿起法律武器,一定會取得維護權益鬥爭的勝利。
有句話這樣說的:“我們中國人多草民、暴民、愚民,最後是市民、居民、農民,缺的就是公民。”
其實,自從習慣了虛擬社會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網絡裏被稱為“知道分子”的人,或者叫“意見領袖”吧!雖然某些力量時不時要搞些“小動作”,但只要網絡裏有人在的地方,是阻止不住“知道分子”們的鍵盤,何況他(她)們背後有無窮的支撐力量和民意空間。
網絡幫我解決了溝通的短缺,而其背後的那些神奇偉大的“網友”,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令人尊敬的“中國稱謂”!有了他(她)們的積極作用,這個社會也許更和諧。
“網絡問政”也不知什麼時候起開始成為一種“時尚”。前段時間見諸報端的“東莞書記與網友座談拍磚”,盡管“傾足”三個鐘卻掀開了一場輿情波瀾;在無情的金融風暴面前,民間輿論力量沒有缺失,相反有時候走在了官方的前面,比那些大方針大政策更深入細致適合民情。它的示范效應也會帶動公民社會的發展,相信等到以後某一天提起“我們最缺的是公民”這句話也成為了“過去式”。
正如“獨自寂寞”自嘆:這次的“面對面”算得上08年東莞最幸福的網事!
草民心裏唯一的希望是上面的功夫不是拿來“炒作”和“作秀”的。希望這些“意見領袖”們的調查和意見保持獨立性,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維護,擔當起合格公民的責任。
■關於東莞“民間智庫”中的一些“知道分子”:
1)路慶鵬,網名“我叫梁山伯”
1980年生,山東濟寧人,現任廣東普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
11月9日,他以“我叫梁山伯”的網名在天涯社區發表“萬言書”《東莞:“風暴眼”中的世界工廠》,引發一場聚焦東莞的大討論。
2)肖功俊,網名“我叫祝英台”
1965年生,現任東莞屹立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
今年9月開始,工作之餘以南方都市報為主要平台,連續發表時事評論10餘篇。
11月23日,他發表2.2萬字的網文《東莞:無法持續的現在,方向不明的未來》。
3)陳宏,網名“夜郎鍋王”
1973年生於湖南綏寧,深圳“網絡四劍客”之一,網名“夜郎鍋王”。
2008年3月2日,他在南方網南方論壇貼出《東莞:浮華的外表沉重的肉身》。3月7日,發表《再“拍”東莞》。
4)王暉輝,網名“未名曉望”
1978年生,南方日報東莞站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
2008年3月,以“未名曉望”的網名發表《十問東莞———東莞,如何繼續當好中國優等生?》。4月,受到省委書記汪洋的接見。
5)王獵,網名“我不是祝英台”
1969年生,東莞名家具俱樂部執行副秘書長,對東莞產業尤其是家具行業有深入的研究。網文《拿什麼拯救你,風暴中的東莞?》作者之一。
6)陳偉華,網名“我不是祝英台” 南方都市報記者,長期從事東莞經濟新聞報道,近期南方都市報萬言書和民間智庫系列報道即由其主筆。網文《拿什麼拯救你,風暴中的東莞?》作者之一。
~~~~閱讀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