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秦國如何對付經濟危機
12/3/08
2009快要來到,時下什么“經濟組合拳”啦、“提振內需”啦、“國十條”啦......都在媒體上充斥著小民的眼球,每每看到自上而下對宏觀政策的大好形勢,心裏也是彭湃激蕩啊!
然而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如何讓民眾有錢呢?“風雨中”,我們會走向哪裏?
下面這段有些搞頭的帖子今天又在某些網友評論裏瀏覽到2次,看來廣受歡迎哦!再多此一貼,也無不可、無可厚非吧?!
轉:公元前的秦國怎么對付經濟危機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 三年之後,秦國陷入了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由於大批軍人轉業需要安置,城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滯留在鹹陽,洛陽等大城市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六國混戰時迅猛發展的軍工企業也因為訂單的突然消失而大量倒閉,大批工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只能回到家鄉種地。造成大量的民工返鄉潮。 倘使如此,也就罷了,問題是秦始皇為了籠絡人心,前六國時期的官員全部留用保持原位,形成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官民比例高達1:26。為了安撫他們,秦朝不斷給公務員加薪,三年翻番。而為了養活這高達7000萬人的公務員隊伍,秦朝制訂了極其嚴苛的賦稅制度。除了高達25%的企業所得稅外(剛降了7個點以後的數字),月入2000錢以上的工薪階層也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名第三。 秦朝的運輸工具燃料---青草由兩大集團中草化和中草油壟斷。雖然國際草價由最高峰的147羅馬銀幣降到了60羅馬銀幣,但兩大青草企業仍死撐不降,老百姓怨聲載道。而且93號青草雖然要每升6個銅錢,遠遠高於羅馬國的每升3個銅錢(折算價),但是不包括青草稅。馬車主們另外需要繳納每年1200錢的養路費,每公裏0.4錢左右的高速官道使用費。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年輕的始皇帝應該怎么做?與三公九卿商議之後,他決定拿出4萬億錢出要拉動內需。可是怎么拉動?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偏重那個? 沒錯,結果你已經猜到了-----修建萬裏長城和阿房宮,以基建投資拉動內需。
~~~~相關閱讀:現實一覽~~~~
1)人保部:客觀看待部分企業倒閉民工返鄉現象
2)企業接連倒閉 農民工提前返鄉
3)經濟寒冬公務員加薪刺激民心
4)此時公務員加薪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5)燃油稅方案最快本周出台
6)燃油稅可能即將開征
7)行政成本應該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