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之門打開了嗎?
9/29/08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年年都談這四個字,年年少不了對改革所走過之路進行一些回憶和思考。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當然應該還有意識形態方面的。例如:流行音樂,對於有這段親身經歷的同學來說,頗覺難忘。
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完成了,亦是在59年佳節之際為其送上的最大賀禮。08年是非凡之年,人們的淚光與歡笑伴隨著雪災到奧運,即便個中的曲折之路,也會被"擺平"的!
上個周末在南都上注意到有一篇是關於30年改革之路中一些人所經歷過的文化現象——《抒情歌曲,從此由禁忌走向流行》,回憶到了一些活躍在大陸的原創歌曲的流行歷程,比如:黃土高波的"西北風",還有崔健的搖滾之路。作為70一代,不禁想起當初在校園裏學港臺情歌,還有收藏的寫滿歌詞的日記本等趣事,那時候寧願用最好的本子抄寫歌詞卻不願意拿來備份老師講的課堂筆記,還跟家長遊說因為要學英語聽力而添購當時還算奢侈品的Walkman......
後來,隨著歌曲方面的出版物發行,經常用節約出來的生活費從書店、報亭裏買一些《通俗歌曲》、《流行歌曲》等當時很暢銷的期刊。 ......
從小學階段只唱《黨啊,親愛的媽媽》等主旋律歌曲開始,到港臺情歌、歐陸搖滾R&B電子、再有日韓新馬泰,我的聽覺神經算是泡進了大染缸。這也是受改革開放帶來的一種感染和變化吧!因為當外來音樂文化因素的浸染後,我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是十分精彩。"門已經打開,就無法關上了。",這是歷史發展趨勢。
美好的回憶,畢竟昔日不再啦!
但幸運的是我經歷了這麼一個音樂流行過去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看看現在,吸引我去聽的也只是一些舊歌,好像無法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和歌曲。
讓我們再反過來體味一下三表對改革開放30年來大陸流行歌曲及發展狀況的評價。
具體如下:
一、30年大陸從沒有流行音樂到有流行音樂到只有流行沒有音樂。
二、這個行業至今沒有幾個真正懂得市場營銷的人,99%的人都是混混。
三、從來沒有一個完善的行業體系或體制出現。
四、從來沒有形成中國本土流行文化現象,所有因流行音樂產生的文化現象都是外來文化因素帶來的。
五、作為大眾消費對象,流行音樂的創作者早就脫離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環境,30年沒有一首作品去關注過人的死活。
六、流行音樂的創作一直建立在西方和港台美學體系裏面,從一開始就整體缺乏自信。
七、流行音樂至今沒有變成讓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東西,出口創彙從來沒有流行音樂的事情。
八、沒有一首真正反映現實問題的有影響力的作品,30年一直集體失語。
九、作為一種產業,任何一個地區都沒有足夠重視它的存在,盜版除外。
十、作為消費者以欣賞方式消費流行音樂,30年來消費能力每況愈下,而作為消費者消費方式消費流行音樂,與日俱增(比如彩鈴這種完全破壞音樂審美的方式),說明大眾的美學欣賞在30年沒有任何提高。
十一、這個行業的產業鏈條一直沒有形成,所以跟改革開放關系不大。
十二、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數量你可以在一個月內全都能認識。
十三、流行音樂從來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只有革命性複制。
十四、小平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流行音樂就讓一部分盜版商先富起來。
十五、凡是跟流行音樂沾邊的行業都沒有什麼發展壯大,除了盜版。
十六、30年來讓會唱歌的人學會作秀,讓不會唱歌的人學會出唱片。
十七、這個行業從來沒有出現過擴大再生產的現象。
出處:《三十年河東》
…………其他閱讀…………
1)(廣東電信)關於CDMA業務服務相關事宜的公告
2)2008年東莞市國慶期間群眾文化活動安排
3)公交大巴聯合實施詐騙搶劫
4)西湖客車站騙子
過節啦!但還是希望大家出門注意安全啊!防火防盜防......不要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