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世事如棋
5/9/08
———當年今日:《一無所有》的唱響———
1986年5月9日(時間源自:新京報)
一個人穿了一件頗像大清帝國時期的長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兩褲腳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體育館的舞台。這是一場《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台下觀眾還沒明白發生了什麼,音樂開始響起。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台下變得靜悄悄。
十分鍾後,歌曲結束,在熱烈的歡呼和掌聲中,崔健誕生了。
中國的搖滾樂,誕生了。
——————時光倒流——————
在7.8號兩個夜晚很深的時候,我還在品味著南都報的特刊——《解放》(氛為上/下部分,開頭還有序)。上部【論語】是幾位學者專業人士關於"真理標準"大討論的現場文字版,下部裏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對崔健和遲志強兩個人的回憶。
時下正是"改革開放"、"解放思想"30周年紀念的光景,這些也許是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才考的具有特定分量的8個大字,但讀起這一段歷史不免陷入我自己所經歷過的這30年。改革究是"自上而下"好還是"自下而上"好?思想要解放,究竟是誰要解放?誰解放誰?還有哪些沒有解放?
——————三代人的經歷——————
我的爺爺、我的父親還有我成為了三代人,但是因為每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對社會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都會不同。在30年裏不同時期的風風雨雨對於每一代人的思想影響可謂不小。
我的爺爺經歷過歷史教科書上講過的戰難年代——民國時期、抗戰時期、內戰時期到解放時期,可謂歷經磨難,深知貧窮落後的艱辛。他的個性很剛強、痛恨黑暗的統治時期,對欺壓的行為決不妥協。在49年後他也非常勤奮,當過幹部,至今我還保存著他曾獲得的一枚獎章。但在文w革g政治運動的時候,因為受到小人的報復也導致父親後來的前途也被牽連。每次父親回憶起往事的時候,就補充說爺爺沒有學過多少文化,所以做事不太會用心思去為自己考慮,總是教導我們要懂得努力學習、懂得保護自己。
1980年代,老家那時候開始搞責任制。爺爺老了,但他總是會帶我們去看露天電影、有時還去鎮上吃館子。我總覺得孩童時期我就比同齡人會調皮,上學後我的頭發如果留長了,爺爺總是會在父親面前"告"我們一狀,叫我們兄弟2人別學電影裏的壞蛋。記得村子裏放《再向虎山行》電視劇的時候他總是會準時帶我們去看。那時候父親工作的緣故總是在家裏留有很多報紙,爺爺最喜歡弟弟給他讀報紙,其實我們那時還念小學而已也認識不多的字,他聽得可像是學生一樣。那時候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幾種,後來因為拆房子這些舊報都沒有保存一份。其實,和爺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可惜他從改革開放春風吹起的那一日算起只有將近10年的時間享受國家的政策帶來的實惠。他也許不懂得什麼政治大道理,但他還是明白什麼該去做、什麼該不去做;他的覺悟也許不是很高,但他的實幹精神會讓說三道四之輩至於無休止的爭論。他真的挨過餓受過凍,只要能讓自己的肚子填飽的政策他會認為是好的社會制度。
1987年的一天早晨,他卻因為突發腦溢血而離開了我們。2007年秋天我回家的那次正碰上是他的祭日就和父親去祭拜了他,到現在他已經離開了我們21年啦!回望他跟我們的一段歲月,覺得他是個勤勞、實在、耿直個性的人,由於受當時政治的影響,對世界的看法有些局限,但也算是跟得上當時改革的步伐。
我的父親比爺爺受過的知識教育要多,至今他做的一些學習或者工作的筆跡我仍然保存著。我家的老房子原來墻壁上掛著馬恩列毛的大畫像,正堂裏還貼著父親模仿毛氏墨跡制作的《沁園春·雪》。我記得大約在3歲左右的時候看到過很多飛機在天空中盤旋,後來大人們說是噴氣式飛機,還說那天是某領導人逝世的日子、舉國悲慟!
人家的堂屋裏總是放著菩薩什麼的,可是我家裏因為父親不信神所以就不一樣。他喜歡買一些科技實用的書籍收藏起來,所以小時候我就沒有條件接觸很文藝性的東西,比如詩詞、散文、小說之類。他為家裏添置過收音機、自行車這些當時看起來很"奢侈"的東西。買自行車的那時候爺爺也在,還把父親批評了幾句說他"敗家子"。不過說真的,我還真的感謝他的思想很開放、意識很超前!有了收音機後我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美妙的音樂,能聽到不同地區的新聞,想當年的相聲、評書節目誰個不喜歡呢?!記得小學那陣,每天去早讀的時候收音機裏會有英語、日語的教學節目播出,那時候不知道怎麼念這些古怪的語言。到了升初中後才知道有英語課要上,所以感覺聽收音機的那段時光,算是給我進行了免費超前培訓啦!
到了初三的時候,我也長大了些。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很幼稚,但青春夢是令人難忘的。有了對流行歌曲的追逐,喜歡霹靂舞,喜歡看別人穿喇叭褲。初三的時候還聽說北京大學生的事情,政治課老師還叫大家不要到處亂講話不要影響中考。不過,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慢慢體會到周圍除了主流的"又紅又專",還有更多的不同於主流的聲音。
自80年代中至一位老人"南巡"開始,其實就有很多家鄉的人走出家門到沿海比較發達的地區搞活經濟。人們的思想也開始轉變,物質上雖得到了實惠,可讓人總覺得缺點什麼。一些家裏的孩子本該可以繼續讀書的年齡卻因為經濟條件的緣故而紛紛外出打工了。農村很多地方建房子,耕地被占用,同時一些田地因為無人願意耕種而被荒掉。現在家鄉修的路雖然寬了,但是一到雨雪天氣就泥濘不堪也無人守護,真讓人懷疑築路的時候用的材料是不是貨真價實的。
這位老人去世的那一天我正在南下的列車上......至今人們提起他,都是懷念和贊許之情。我的爺爺離開我們之前也是這麼說的,我的父親現在也是這麼認為的;到了我這一代,我也承認我該感謝他,前20年如果沒有他老人家的政策我也就沒有今天。雖然我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度過了10年,但依然覺得一切仿似開頭介紹崔健的那首歌曲——一無所有!
我父親的思想比我爺爺的思想要解放,我自己又覺得我比他們那代人更需要思想解放。他們還不懂得表達上的自由,而我們這一代人則對這種需求更渴望。
————思想解放決定論————
"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思想解放;反過來,有什麼樣的思想解放,就會引導人們創造什麼樣的時代。"
2)改革開放30周年
3)首真理標準大討論
6)革30年經濟百人
8)找三十年的失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