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憤青幾級了
4/15/08
60/70/80/90後的話題和問題一直在網絡裏遭遇爭論,有理性的也有不清醒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迫於現實而做出了一些無奈的選擇,從而為此擋著一定的責任而影響了這一代人的特質。作為70年代生人,當年的同窗在畢業後有些人進入體制內的崗位,也有的在體制外工作。但很少有人說清楚自己是幸運還是不幸的,因為大家都要為一(數)張嘴巴而不停地忙碌著,忙於奔波而消耗著自己的生命。引用It Talk的一篇blog最末那句"選擇就是放棄,自由就是枷鎖"真讓人感受頗深!
說到"紅遍全球"的火炬,因為我也被許多文章代表了,既然我也是"全體中國網民"這個圈子裏的一份子,就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我作為這片土地上的一員該負擔多大的責任呢?有血性之人誰不會愛國?
但是有人告訴我:愛國要有"度"
看了"無國界記者"背後的內幕和CNN評論員罵中國人"蠢人暴徒"的信息後,還是驚愕了一下,在那些蓄意搞事的人的心裏,是真的在表達他們的自由嗎?如果真是他們有責任而訴求得話,那也要尊重被惡意詆毀的對象。既然人家先出手不敬,那麼我們作為被攻擊者也不應坐以待斃,除了揭示偽媒體的真面目,還要讓他們看看搗亂者的下場!
然而,兩種矛盾之間的爭論也出現了另外的現象,比如:民粹、憤青這些詞語又一次借機登上網絡大舞臺。A要抵制某(國)貨(品)組織不去某超市,但B反對抵制,於是A把B打上了"賣國賊"的標簽,對於A的行為又被另一些人打入"愛國賊"的隊伍。哎,生來都是人,卻總要自己歸類一下,確實可嘆可憤!其實"愛國賊比賣國賊可怕多了"!即使長平的文章再怎麼刺激了一些人的腎上腺也不要把他當成敵人!
人類的意識和思想,從來就有對立性。說到"憤青"這些人,網絡裏有很多人說:我是憤青我怕誰?言下之意還有"反憤青"存在。
數年前發掘出來的"憤青"一詞盛行之廣可以從搜索引擎中看出。百度一下"憤青"這兩個字,能夠找到相關網頁3,550,000篇;Google"我不是憤青"這句話,找到的相關網頁約674,000篇;Google"我是憤青"這句話,找到的相關網頁約有701,000篇。
但憤與不憤,這還是個問題。因為你是不是"憤青"的問題,關系到"愛國"還是"喪國"、"誤國"!我們尋找真正的中國憤青,而不是"悶青",更加不能糊塗地去愛"憤青"!
1)如果你做過《憤青指數測試題》或《憤青六級考試試題》,那麼你就會對"憤青"級別有一些了解:
A級:偉人型,如魯迅、陳寅恪(偉人憤青用靈魂愛國)
B級:精英型,李敖、陳丹青(精英奮青用行動愛國)
C級:平凡型,認真發帖、回帖者(平凡憤青用鍵盤愛國)
D級:浮躁型,愛拍磚者(浮躁憤青用唾沫哀國)
F級:即糞青,只會罵人(垃圾糞青用糞便礙國)
2)或者閱讀兩本書:
憤青史記(中國曆史上的十六位憤青),
致一位“憤青”的信
3)再看看媒體的調查:
4)最牛憤青教授
5)中國最早的憤青